團建再多,不如錢多,拓展訓練再好,不如放假好
打工人們不會因為缺席了一次聚餐就在工作中找彼此麻煩,也不會因為一起拓展訓練過就在往后的合作中惺惺相惜。
社畜們的心聲其實很簡單:與其勞民傷財搞團建,不如平時多發錢
從入職培訓開始,團建就是員工心中揮之不去的職場陰影。
無論是炎炎烈日下的燒烤局,還是奇裝異服的文藝匯演,每個混過職場的打工人一定都感受過被團建支配的恐懼。
最近,幾則魔幻的新聞更是把“為什么團建后總會有人離職”送上了微博熱搜:前有員工在團建爬山競賽中遇險,后有職員拒絕下班后彩排年會節目被公司辭退——新仇舊恨并發,全網對團建的怨聲載道再次達到了新的高潮。
團建與員工之間的矛盾,究竟為什么如此難以調和呢?
01、拒絕畫餅充饑
剝去層層套路,團建的本質還是為了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。
若想讓員工創造更大的價值,最直截了當的方式就是盡量避其所惡,投其所好——而團建恰恰在這兩點上都犯了忌諱。
首先,團建打破了員工在職場上的舒適社交距離。
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“刺猬理論”(Hedgehog’sDilemma),講的是天冷時刺猬們會擠在一起取暖,但如果靠得太近就會被彼此身上的刺傷到,因此它們在反復嘗試中找到了一個舒適距離,讓自己在小團體中既能保持溫暖,又不會被傷害。
這個術語后來被管理學引用,意在表達每個職場人都擁有不同的成長背景、且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,彼此間既需要合作共事,又存在利益沖突。
因此,沒有必要在日常交往中過于親密,能夠正常溝通、解決問題即是最佳的狀態。
然而,每年1-2次的團建用與實際工作毫無關系的集體活動,強勢打破了社畜們為自己營造的職場社交距離。
無論是出游同吃同住,還是聚餐喝酒尬聊,不僅是對彼此邊界感的一種侵犯,也在無形中給員工們造成了不必要的社交壓力。
其次,提高員工工作表現的關鍵動力并不是虛無縹緲的“凝聚力”,而是與其付出相匹配的物質回報。
當代白領雖然熱衷于戲稱自己是“社畜”、“打工人”,但其實對于“工作”這件事異常人間清醒。
職場人都是術業有專攻、脾氣秉性不相同的成熟個體。
大家組隊團戰的意義是發揮各自的專長,在優勢互補中把任務高效完成。
作為蕓蕓社畜里的一枚平凡打工仔,工作的基本訴求便是合理的薪酬與福利。
相比結識三五好友、收獲集體榮譽這類飄渺的歸屬感,與本職工作相對應的經濟回報,才是對于工作成果最為直接的認可和回饋。
在員工與公司的互動中,若想要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匹配(Person-OrganizationFit)更為高效,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建立“互惠型”互動,即通過員工的付出與公司在薪酬上的保障,來形成一個穩定的心理契約框架,使得員工積極性和公司利益構成互利互惠,從而促使彼此的合作產生更為積極的結果。
打工人的專業性和責任感足夠支持他們認真努力地完成工作,但貫穿其中的基本原則是“等價交換”,即老板用恰當的薪酬換取我的能力和時間。
不把任何工作帶回家、下班后不再查收回復微信工作群,都是打工人在無聲地踐行著等價交換,以維持內心宇宙的平和運轉。
如果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,必須要通過犧牲個人利益來換取集體利益,那么打工人需要的是合理的經濟補償,而不是溫情脈脈的情感綁架。
公司為員工提供職位薪資和成長空間,員工付出自己的時間與專業技能,這本就是一個平等的雙向選擇。
“公司是個溫暖大家庭”一類的話術之所以令人反感,是因為它企圖破壞雇傭契約,把有償打工偷換為無私奉獻。
先進個人,優秀工作者,各類紀念品,愛的鼓勵,多歷練兩年的叮囑,空口承諾的升職,熱絡情感的團建……
所有一切的套路,都比不上獎金入賬那一瞬間的滿足。
2、社畜想要的,團建給不了
團建雖然總以“員工福利”的名義出現在招聘啟事中,但還是會被貼上“被迫社交”、“同事尬聊”、“集體遭罪”、“不能請假”等諸多負面標簽。
即便是相對高大上的“公費豪華游”,也同樣讓人暗自叫苦:和領導同事一起出去玩,根本沒法痛痛快快地放松休閑。
如今的團建作為公司傳遞企業文化之“重器”,不僅內容花樣百出,頻率也從每年一到兩次,逐漸發展成了隨便找個明目就能辦。
除了傳統的吃飯、游戲、喊口號,以及五花八門的素質拓展和戶外運動,甚至還有專業的團建企劃公司,針對不同需求進行各類專屬定制。
然而這一切的努力并沒有阻止團建成為一門玄學:老板覺得自己用心良苦,想盡各種輕松有趣的方式讓下屬們愛司如家。
而下屬們只覺得懷疑人生:難得可以放松的周末,為什么讓我在城郊冰冷的狂風暴雨中做拓展訓練,還不管晚飯?
理論上,管理者期望團建可以增強員工間的人際關系、提高凝聚力,以促進其工作表現,并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。
然而,對團建真正的主角來說,創造更大價值的動因并非來源于團體凝聚力。
如今,職場新一代中堅力量更加關注的是自身發展,包括職業上升空間、個人在工作中的成長、以及工作帶來的成就感。
在社畜們心中,團建所期待的“團結一心打工、提供額外產出”,既不是勞動契約中的份內任務,也無法幫助他們實現職場發展目標,自然會遭到多數人的反感甚至厭惡。
此外,年輕一代的就業觀同前輩相比也已發生了改變。在自媒體、聲優、游戲測評師等新興職業百花齊放的今天,年輕人已不再被“鐵飯碗是唯一出路”的觀念所束縛。
更多的后浪們選擇走出傳統就業觀中“維穩”第一的舒適圈,勇敢進行更多的嘗試與體驗,甚至將工作是否開心作為首要擇業標準。
因此,當工作中出現無益于自身職業發展,還令人不開心的團建時,多數人并不會因為顯得不合群而勉強為之,而是會瀟灑地選擇“不行就撤”——
擺脫無意義的活動和不合理的安排,是卑微打工人最后的堅持。
03、最理想的團建,是不要團建
真正的團隊建設從來都不是一次性的集體娛樂活動,而是對員工各種訴求的關注。
合理的薪酬福利,額外工作的補償,才是最為直接的效率催化劑。它們會切實讓員工感到自己的勞動被認可、被尊重,讓他們清楚地認知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創造了應有的價值。
而只有這樣,員工才會愿意更努力、更高效地與同事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耐心磨合并產出更好的成果,而不是本末倒置,用刻意的人際交往去提升員工的工作表現。
打工人們不會因為缺席了一次聚餐就在工作中找彼此麻煩,也不會因為一起拓展訓練過就在往后的合作中惺惺相惜。
社畜們的心聲其實很簡單:與其勞民傷財搞團建,不如平時多發錢。
轉載需授權:http://m.france-medical-concierge.com/news/2586.html
上一篇:十一國慶中學團建活動 | 下一篇:醫院新員工戶外拓展活動超有料! |